中国人怎么养老?对于我们这个人口大国而言,这个话题沉重得似乎难以触碰。
北京,两会。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徐辉回答记者提问,他说:“观察今天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有三个新的观察点,就是观察我们的社会怎么对待农民、老人、残疾人。如果8亿农民、2亿老年人、8000-9000万残疾人都可以过上美好的生活,我们的社会肯定非常的美好。和其他发达国家比较起来,我们是跑步进入养老社会,未富先老,现在的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是2亿人,10年以后就达到4亿人,到建国100周年的时候可能会达到4.8亿。未来的社会,我们国家最大的群体可能会从农民转变成老年人,所以我们多年来一直非常关注破解老年养老事业的难题。”
再难以触碰的话题,都必须要去讨论和破解了,因为老龄化的中国已不能等。
寺院养老可为中国分忧
在今年政协会上,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心澄法师特地提交了开办佛教养老院的提案。其实,以慈悲济世为己任的宗教界,早已开始关注中国的养老问题。
早在2009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普法法师就提交了《大力引导宗教界融入社会参与兴办养老事业》的提案:“积极参与兴办养老公益事业,建设以老人赡养为主的专业养老机构,使老有所养、老有所学、病有所医、死有所安。”
但时至今日,寺院养老并未获得宗教界的普遍认同与复制。心澄法师指出:“我们国家出台了很多养老政策,但这些政策对于寺院养老这一块并没有能覆盖,目前建寺院养老院的土地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诵经、吃素,寺庙养老优哉游哉
寺院养老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养老模式?让我们去已经摸索了14年多的福建沙县显密吉祥寺养老院去看看。
这里生活着百名左右的老人,他们都不是出家人——这座背倚青山的寺庙,从1999年起,就开始探索寺院创办养老院的社会化之路。
寺院左右两边两栋高三层的小楼房,就是寺院所办的养老院。
“在这里养老,吃得好,睡得好,空气好,玩得好。”83岁的石瓜子说。石瓜子的子女常年在外做生意,几年前老伴去世后,她独自过日子,经常饱一顿饥一顿。担心自己死了都无人知道,她来到显密吉祥寺养老院。
养老院由81岁的住持照禅法师、77岁的院长能清法师等僧人,于1999年10月创办。照禅法师曾在1994年患骨癌,照禅许下大愿:“病若好,我要办一个佛教养老院,收100个无依无靠的苦难老人居住,修身学佛,颐养天年。”发此愿毕,一个多月后重病不医渐渐自好。
照禅法师与能清法师随后为筹办养老院奔走四方。2000年,养老院正式接收第一批18名孤寡老人。现在,养老院的百名老人种,100岁以上的有两人。
目前,养老院采取寺庙护法(信众)捐助供养、护法义工长期护理照料、入住老人互帮互助、按常住僧尼进行日常管理的方式,为老人提供安身之所。老人们早晨4点多钟起床,或诵经,或健身,晚上7点多就寝;一日三餐定时,早餐稀饭馒头,中晚餐四菜一汤,随便吃。老人们住的房子,大间的约14个平方,住3位老人家;小间的约10个平方,住两个人。
养老院还设有医务室,伤风感冒都能在医务室解决。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沙县人民医院每年免费为老人们体检一次。一旦老人患了大病,大医院的救护车就会出动。
难题一:资金
养老院刚成立时,服务对象是孤寡和贫困老人。后来,一些儿女在外经商、自己独自在家的老人和一些被子女抛弃的老人等,也慕名而来。佛以慈悲为怀,养老院也来者不拒。
目前,每位老人每月各种费用加起来,约需1500块钱。从1999年到现在,养老院的建设及日常费用,已达800多万元,全部是由照禅法师和能清法师等人在香港、上海等地化缘所得。不少信众慷慨捐资,比如香港商人陈昇隆先生,至今已捐300多万元。
相比之下,一些老人的子女却很抠门。有不少老人的子女都在外做生意,但只有一个老人的子女每月主动给养老院3000元,其他人没给过分毫。这3000元,刚好够养老院支付两名专职护工的工资。有些儿女成家后把老人送到养老院,之后再也没来见亲生父母。但也有的子女看到老人生活得开心,被寺院感化,开始主动看望老人家,陪老人家散散步聊聊天。
“现在资金是个大问题。”照禅法师介绍,为了让养老院的老人在百年之后能有一个栖身之地,寺院在年初启动了骨灰塔的建设,但是资金不足,只能停停建建,还只完成三分之一。
难题二:年轻护理人员缺乏
10多年来,养老院的老人从来没有发生过意外,但养老院还是想聘请几个年轻的护理人员,以便在老人发生摔倒、急病发生等意外时派上用场。但是,由于能开出的工资较低,且只能吃素,没有年轻人愿意到养老院从事专职护理工作。现有的两名专职护理人员,都已是年满六旬的女子。
迎难而上,寺院养老可复制
在中国宋代,寺庙中就出现了收养贫病老人的居养院和安济坊。我国寺院众多,分布极广,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这种寺庙养老的模式,有没有广为复制的可能呢?
能清法师认为,显密吉祥寺只是座小寺庙,都能办起养老院,因而其兴办养老院的模式,完全可以被其他寺院所复制,为解决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助一臂之力。并且,显密吉祥寺养老院已经引起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沙县统战部等部门积极呼吁,为养老院争取到了每年每位老人床位50元的补助;县里为显密吉祥寺的教职人员解决了医疗、养老等保险。
如今,年事已高的照禅法师和能清法师也已经找到了接班人,那就是能清法师的关门弟子、39岁的道给法师。照禅法师表示,寺院还会进一步扩大养老院,让更多需要帮助的老人在这里安享晚年。
观点碰撞,有点赞也有忧虑
对显密吉祥寺办养老院的事,网友们在大加赞赏之余,也表示了担忧。网友“开心老顽童”说:寺院养老是社会化养老的一种方式。而网友“大川”则说:寺院养老,反映出我国养老制度有缺陷,将本该国家承担的责任,扔给以慈悲为怀的僧人,这不是养老的根本出路。
他山之石,国外佛教广泛参与养老
各国佛教参与敬老养老事业的历史十分久远。如在日本,最著名的就是福田思想和“四个院”的实践。“四个院”即指施药院、疗病院、悲田院、敬田院,其中的悲田院就是对鳏寡老弱的救助。
【日本悲田院的老人生活】
近代日本佛教界针对养老敬老的主要慈善义举还包括:1901年起在名古屋、大阪、东京分别成立养老院;1917年在京都、佐贺开展养老事业;1961年成立壶坂寺慈母院(日本最早的盲人养老院)等。
【悲田院的老人膳食】
如今,受老龄化困扰的泰国,更是鼓励全国各地的佛教寺庙、基督教堂等宗教慈善机构积极介入养老福利事业。这些机构是目前泰国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顶梁柱。
在我国老年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信奉佛教。佛教中讲求要报父母、众生、国土、佛祖“四重恩”,以及“普渡众生”的理念,这与社会上提倡的养老、敬老、助老中华传统美德有相通之处,并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使佛教寺庙兴办养老机构成为一项众望所归的善行善举。而且,寺庙大都建在山高林深的清净之地,也正是老年人极为适宜、喜欢的生活环境。
愿人们心中持有的寺庙只应有青灯古佛、不问世事的陈旧观念,一步步转变。也祈愿建寺院养老院的土地问题能早日得到重视和解决。我们祈愿,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创建和谐社会中的古刹新事,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