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观察
走近永春篾香
2012-07-21 00:00  浏览:813
  永春篾香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唐宋移居泉州的阿拉伯人蒲氏家族后裔生产的手工艺产品,它于明末清初于泉州逐步引进内地并发展起来的,明清时,蒲氏家族逐步衰落,为了避难,他们分别移居至永春、德化、晋江等地。而永春的蒲氏后裔,将祖先传下来的制香手艺世代相传至今,并将之发扬光大。

  蒲氏家族 制香世家

  在永春县达埔镇的汉口村,居住着近百位蒲氏家族后裔。“蒲”是个并不多见的姓氏。在村里经营制香作坊的蒲伟民介绍,他们的祖先是阿拉伯人,相传在明末时,为了躲避战乱,漂洋过海来到泉州,并改姓为“甫”,后又改姓为“蒲”,三点水寓意他们是从海上而来,而草字头则是因为刚到泉州时没有房子居住,只能自建茅草房,这一改动,也是为了让世代子孙不忘他们是阿拉伯人的后代。

  蒲伟民出生于一个地地道道的制香世家,他的太公蒲檀在当时的制香业小有名气,经营规模很大,还有自己的商船,常常把做好的成品香运送至马来西亚一带贩售。做香的手艺传到蒲伟民这一辈已经是第四代了,蒲伟民从小耳濡目染,9岁跟随父亲开始学习制香手艺。年幼的他,由于个头小,够不到制香的工作台,总是站在板凳上帮父亲做香。到12岁,他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即使父亲不在身边,他也能做出质量上等的篾香。现在31岁的蒲伟民,已是一位有20多年制香经验的老师傅了。

  传统晒法 “掷香花”

  永春蒲氏家族所制的篾香繁多,有沉香、檀香、中草药香、工业香等。历经数代,他们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采用了科学方法,对原配方作了适当调整,增加了中草药的用量,增加了香味的种类和成品的花色,使永春篾香的质量、外观都有很大提高。

  如今,篾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制作工艺也逐步演变为纯手工操作到半手工半机械的状态,从原料的配置到制作的手法,再到产品的包装,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制作篾香是个非常复杂的工艺,整个工艺总共分为五大步骤:准备材料、上黏、(上香料、抡纸扇)、晒干以及包装,需要将竹子开片,开条,最后裁成大小适宜的细枝,以前这个步骤也是由手工完成,非常耗时,现在已经改由机器来完成了,所以在准备原料上是省下不少功夫。这几个步骤中属上香料和抡纸扇最麻烦,将制备好的香料放在粉盘内,将竹枝蘸上水上黏。再将上黏后的竹枝放在粉盘内来回滚动,让香料附着在浸过水和上黏后的竹枝上,一般这个步骤要重复操作三四次。”蒲伟民介绍说。

  最后一步就是将制作完成的香晒干,传统晒法采用“掷香花”(以一定数量的香枝为一束,将之竖立往地上轻掷,落地时利用两手的错开角度轻扭,使掷在地上香束自然摊开,如同一束盛开的鲜花,收的时候只需用两手由中间向两边轻轻一拨就可以了)的手法,为了方便记者对这种传统晒法有直观了解,蒲伟民还让工人在现场做了示范。

  现在,为了节省时间,村民们一般直接把香平摊在晒香台上晒干。

  避浊爽神 有益健康

  虽然制作篾香的工艺较以前已大有不同了,但是永春的篾香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它的原料取材自然。用来制作香料的原材料多达数十种,主要包括沉香、老山檀香、甘草等,据说蒲氏先人还曾用海里的目鱼唇作原料制作过篾香。永春篾香不仅香气自然宜人,用途也广泛,不论哪种类型的篾香,点燃后都具有避浊爽神、提神醒脑、降气散寒等有益身体健康的作用,同时,它对驱逐蚊虫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现在,永春篾香已经成为永春汉口村的主要产业,从这里生产的篾香,不但在国内畅销,而且还打开了海外的市场。
佛教.寺庙 网络技术服务商
Copyright © 2020-2023
佛云网 www.fo5.cn 版权所有
客服微信或QQ:52761801
网站首页    频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