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云网陕西讯 2019年3月31日,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参访团举行为期一天的镇安兴隆寺参访活动,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部分硕博士研究生及李利安教授指导的四位越南籍留学生、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两位硕士生等1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当日上午8时许,参访团在博士生谢志斌的带领下,从西北大学出发,经过两小时左右的车程抵达了此行目的地——商洛镇安兴隆寺。参访团受到了兴隆寺行本法师的亲切接待。一行人沿着石阶漫步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片依山而建、气势恢宏的唐风建筑群。行至“千归桥”时,行本法师为大家讲解了此桥寓意,因密宗自唐末消衰后,经千余年后再回传故土,因而得名“千归桥”。随后,行本法师又简要介绍了兴隆寺的发展历程。
兴隆寺位于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内,建于唐开元年间,名曰“天宁寺”,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为唐朝享誉全国的唐密寺院。元代时毁于战乱。到了明朝,住持寺僧募化集资,扩置庙产,迁建至现址,更名为“兴隆寺”。至清朝再度维修扩建,成为秦岭南麓僧侣往来游方参禅的重要佛教寺院。日渐衰落。建国后,兴隆寺划归学校使用,后遭破坏,除明代正殿得以完整保存外,建筑均已毁。1991年恢复为佛教活动场所。2014年,镇安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实施“以修缮兴隆寺为核心的唐遗址公园及配套设施建设”,兴隆寺由此建成“古兴隆寺·唐遗址公园”,成为金台山文化旅游区的核心区域。2017年,兴隆寺举行了全寺开光暨慈光法师升座。
行本法师指引参访团行经显密圆通门,步入胎藏界院,众人于金刚萨埵殿驻足瞻礼后,来至客堂。行本法师围绕该寺的发展以及寺院经常举办弘扬传统文化活动等相关情况为大众进行了简要说明与开示,并结合个人的出家因缘谈了自己对寺院发展的感受:一是受家师慈光法师人格魅力所感;二是佛寺常行慈善公益之举,帮助社会大众;三是出家能受持戒律,为人天师范,自利利他。
接着,谢志斌博士为大家介绍了兴隆寺的特殊性及此次参访的意义,其一,兴隆寺位于秦岭以南的南北交接之地,自然地理特殊,兴隆寺的环境与西安地区寺院有所不同;其二,兴隆寺是以唐密风格来进行设计、建设、供奉的寺院,在全国佛教寺院中独树一帜,极具特色;其三,兴隆寺、归元寺、金台书院与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都有很好的合作关系,该寺方丈慈光法师远瞩,不仅住持佛寺,还建书院、讲堂、养老院等,在佛教现代化方面做出尝试和努力,值得敬佩。接着,他又为大家阐述了“密”的基本含义,并从三个不同视角对“密教”进行了解说。首先,从佛教史发展来看,密教是印度佛教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分析了其与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的关系;其次,从佛教宗派的角度来看,密宗是中国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八宗每个宗派的思想、修法、判教体系各有不同,尤其密宗的经典、修法、供奉仪轨、传承方式等颇具特色,并介绍了密宗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其与日本真言宗的关系,以及密宗回传与当代复兴的情况;再次,从佛教修行法门的角度来看,密教与显教是佛教修行的两门,在修行方法、成佛过程等诸多方面迥然不同但又有内在联系相互贯通。最后,谢志斌阐述了密宗“三句义”,即“菩提心为因、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强调密宗在保证佛教正统性和大乘佛教精神的同时,又在理论和形式上都独具特色。
中午11点20分,参访团成员与兴隆寺常住法师们一起依佛教仪式“过堂”共进午斋,行本法师为众人讲解了佛门用斋礼仪。午斋结束后,一真法师在客堂与大家进行交流,法师以自身实修的体验和感受,围绕、唐密、藏密、太极等问题对大家作了简要开示,法师强调宗教实践的重要性,认为理论和实践不可偏废,佛教实修是改变生命状态的过程,与自己身心的变化息息相关。一真法师还在院内为众人演示了赵堡太极,让大家感受中国传统武术与身心修行的结合。
随后,参访团一行人在行本法师的引导下沿石阶而上继续参访寺院,途经金胎合曼门,一一参观月光阁、金刚界院、藏经阁等院落和殿堂,期间,谢志斌为大家讲解了印度、汉地、藏地、日本四个地区密教的关系与差别,以及如何认识密教造像、密教曼陀罗等话题。最后,到达一味三塔院的金台五重宝塔。此塔位于金台山最高顶(因金刚、胎藏二界合而为一,故改此为“金台山”),众人瞻仰了塔内供奉的两颗佛骨舍利。
立于山顶,举目望去,四周群山环绕、花草傍径,一片春意盎然。寺院殿宇层台累榭、丹楹刻桷,各庭院清幽洁净、别致有序。善信游客于此间中,或诚心礼拜,祈福消灾;或驻足观赏,踏春游玩。今天的兴隆寺,无论从文化传承还是佛法教化等方面都积极发挥重要作用。参访团一行即欣喜于镇安金台山自然风光之秀丽,又感叹于兴隆寺建设之宏伟、精致、典雅庄严,而且对金台书院的现代化设施之完善和现代化运营之创新也大为称赞,对兴隆寺常住的接待和开示心怀感恩。
下午4时许,参访团一行人离开兴隆寺,启程返校,暖风拂柳,山映斜阳,为期一天的镇安兴隆寺参访之旅在春意佛韵的熏陶中圆满结束。(文/ 慧观;摄影/李沛、倪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