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佛珠  香道  _佛教用品  南京佛事展  倡导科学放生护生  菩提子佛珠  苏州佛事展  檀香  佛教  佛教文化 

禅与茶的最美遇见——2024黄梅禅文化论坛暨东山禅茶大会开幕

   日期:2024-03-26     浏览:72    
核心提示:两千多年前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会友高山流水遇知音在汉阳琴台留下千古佳话一千多年前茶圣陆羽与诗僧皎然以茶论道缁素之交传天下诞

两千多年前

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会友

高山流水遇知音

在汉阳琴台留下千古佳话

一千多年前

茶圣陆羽与诗僧皎然以茶论道

缁素之交传天下

诞生世界首部《茶经》

今天来自海内外的禅茶文化爱好者

相聚湖北黄梅

以禅入茶 以茶促融

演绎了一场春天里的最美遇见

向世界讲述中国禅茶故事

荆楚三月,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在黄梅东山之畔,一场别具一格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2024黄梅禅文化论坛暨东山禅茶大会拉开帷幕。3月23日,200多名来自内地、澳门地区和韩国、日本等国的宗教界代表人士、专家学者和茶人代表欢聚一堂、共襄盛举。悠悠东山,千年梵宇,开一代宗门之盛;正清和雅,禅茶一味,迎天下客。

01 这是一场禅与茶的遇见

禅茶是茶文化与禅文化的深度融合创新。早在南北朝时期,禅宗初创,茶禅初遇,在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禅宗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与茶文化有机融合,形成了正、清、和、雅的中国禅茶文化精神,并远播海外。本次活动将禅文化论坛与禅茶大会有机结合,形式新颖,匠心独运,为禅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来自学术界、茶文化界和宗教界等不同领域的代表从不同维度分享对禅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共同深入挖掘、阐发黄梅禅文化的历史底蕴和当代价值,不断丰富佛教中国化的时代内涵。

02 这是一场东亚各国文化的遇见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历史上中国禅茶文化传入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欧美等地后,风靡一时。特别是中日韩三国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禅茶文化作为黄金纽带中的重要载体,依托文化之通,促进命运之同。来自中日韩三国的茶人代表分别演示了中国茶修行茶十式、日本茶道立礼点茶法、韩国茶道清风茶法,三国禅茶文化既同源共流又各具特色,沏赏闻饮之间,呈现出茶和天下、世界大同的美妙意境。

此次活动将各国茶界朋友紧紧团结在了一起,为弘扬禅茶文化树立了典范。韩国国际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崔锡焕先生在主旨发言中指出,黄梅东山禅茶在千年间实践茶禅一味,对东亚禅茶文化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韩国继承和发扬了五祖弘忍大师的禅茶精神,很多韩国人迷上了禅茶,中韩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也像茶风和流水一样绵延不绝。

03 这是一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遇见

本次活动以茶道演示、百家茶席、禅茶剧场、书画展、历史文化展等多种形式,融入声光影等现代技术,完美呈现出书道、香道、茶道、花道、挂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择古朴之笺,运清凉之墨,书自在之心,书法展上,一幅幅清新雅致的中国书法作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我非常喜欢这些书法。日本茶会中也会使用一些称为‘一行物’的挂物,其中很多语句来自于中国的《论语》《老子》等典籍,和陶渊明和苏东坡这样的诗人所留存的诗句等,很有意境。一位日本茶人表示。中国的书法太美了!一位来自韩国的女士参观完书法展后激动地表示,下次我还会带我的家人来中国感受这些传统文化。

04 这是一场荆楚文化与世界文化的遇见

湖北,因湖得名,因江而兴,因水而盛,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为中国禅茶文化注入了开放包容、兼容并蓄、融汇东西、守正创新的丰富内涵。这里是茶圣陆羽和茶祖神农的故乡,也是万里茶道的源头,还有着享誉世界的东方茶港,茶韵香飘万里,茶事绵延千年。湖北黄梅为禅宗发祥地,禅茶文化悠久、资源丰富。早在中唐时期,陆羽实地察访黄梅禅茶,并在他的名著《茶经·八之出》中记载:蕲州(茶)生黄梅县山谷。黄梅已成功举办8次黄梅禅文化论坛和7次东山禅茶大会,黄梅五祖寺于2016年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世界禅茶大会,让世界了解了博大精深的中国禅文化和享誉全球的中国禅茶故事。

本次活动由湖北省佛教协会主办,湖北黄梅五祖寺承办,黄冈市佛教协会、黄梅县佛教协会协办。(图文/湖北民宗)

 
 
 
标签: 佛教资讯
 
更多>同类佛教新闻

佛云网
佛云网:业务范围
佛云网:联系我们
  • 1Q Q:52761801
  • 2邮箱:52761801@qq.com
  • 3微信:52761801
  • 慈明
热点推荐:
佛教域名收藏 佛教网站建设开发 智慧寺庙 功德系统 线上客堂 佛教企业服务 佛教网络推广 佛教小程序开发 佛教app制作 佛教公众号维护 佛教新闻 佛教信息
佛云网是最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主要提供佛教网站建设,佛教小程序开发,佛教app开发,智慧寺庙,佛教软件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服务佛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