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佛珠  香道  _佛教用品  南京佛事展  倡导科学放生护生  菩提子佛珠  苏州佛事展  檀香  佛教  佛教文化 

“青翠世界 生态佛学”第三届九华山翠峰华严学术研讨会圆满闭幕

   日期:2024-09-11     浏览:119    
核心提示:2024年9月8日,为期两日的青翠世界 生态佛学第三届九华山翠峰华严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闭幕式由江南大学宗教社会学研究所教授邓

2024年9月8日,为期两日的青翠世界 生态佛学第三届九华山翠峰华严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

闭幕式由江南大学宗教社会学研究所教授邓子美主持。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陈红兵进行了会议总结。他对此次研讨会的四个主题:佛教生态思想研究、佛教生态文化研究、佛教生态环保实践和九华山佛教生态环保研究收录的论文集进行了综述,肯定了本次佛教生态研讨会无论是在受邀专家学者的覆盖面、研究主题,还是论文质量上均有明显提升,在推进佛教生态思想及实践研究、佛教界与学术界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佛教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公伟作为学者代表发言。他表示佛教的慈悲为怀、众生平等理念,在九华山翠峰寺的生态保护实践中得到了生动体现。以印刚法师为代表的僧侣们身体力行,为我们树立了生态保护的典范。这种将宗教信仰与实际行动相结合的做法,值得深入学习和推广。此次研讨会只是一个开始,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佛教生态事业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九华山佛教的生态环保之路会越走越宽。

九华山翠峰寺住持印刚法师进一步重申青翠世界 生态佛学不仅是研讨会主题,更是我们共同的使命和责任。期待通过本次研讨会,进一步推动佛教生态思想的传播,促进社会各界的交流与合作,让生态寺院: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闻得到。共同为建设美丽家园而努力。印刚法师表示,希望日后能组织参加更多的学术交流活动,深入调研佛教圣地和生态保护区域,感受佛教同仁关于生态理念的实践。他呼吁社会各界行动起来,借鉴佛教生态智慧,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共同努力。

九华山党工委统战部副部长、宗教分局副局长吴光辉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习近平多次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本次研讨会围绕佛教生态的四个主题,对于全面、客观地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践行可持续发展理论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希望九华山佛教界在未来深入研究九华山佛教文化的深厚内涵,发掘生态佛学建设思想资源,结合佛教实际,因地制宜弘扬佛教生态佛学,建设生态文明,大力建设生态寺院,积极探索生态保护的佛教特色和亮点,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翠峰寺,前身为天柱庵,静栖于安徽九华山朱备镇滴翠峰之怀,仿佛历史长河一颗遗珠,自咸通五年建于天柱峰前,雄踞高台、气宇轩昂,世人皆以高舍誉之。唐末迁址滴翠峰下,南宋乾道年间,青阳才子余志源于此筑庐授业,禅意渐浓,翠峰庵之名始传。岁月流转,明代仅余旧址依稀,至清末重焕新生,庙宇庄严,双殿并立,寮房数间,遂更名为翠峰寺——翠色盈山林,与佛法之光交相辉映,共绘胜景。

公元1898年,普照法师携手月霞等一众先僧,于此开创华严道场,亦称华严大学,专研《大方广佛华严经》,学制严谨,三载春秋,培育了虚云、心坚等佛门巨擘,开创了中国佛教教育的新纪元,被后世赞誉为华严学脉之滥觞,不仅令翠峰寺重振旗鼓,更引领九华后山佛寺林立,蔚为壮观,成为信徒心中的圣地,广受赞誉。时至今日,翠峰寺现任住持印刚法师仍承袭祖师遗志,定期举办华严法会、地藏法会,更不时开展华严论坛与佛教音乐会,让古老的文化与现代的心灵在此交汇。

翠峰寺,不仅是修行的圣地,更是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美好见证。古刹周边,生态和谐,自然之美与佛性相融。晨曦初照,观景台上远眺,云雾缭绕,红日破晓,万物沐浴于驼红之中,壮丽非凡,正如诗云:云闲伴客,谷口云团舞朝霞。而天柱峰巍峨耸立,虽无缘目睹汤显祖笔下海上明月的奇景,但钟鼓声声、香烟袅袅、林莽苍翠、茶田茵茵,无不在诉说着生命的盎然与佛法的深邃。(图/妙九 文/果味)

 
 
 
标签: 佛教资讯
 
更多>同类佛教新闻

佛云网
佛云网:业务范围
佛云网:联系我们
  • 1Q Q:52761801
  • 2邮箱:52761801@qq.com
  • 3微信:52761801
  • 慈明
热点推荐:
佛教域名收藏 佛教网站建设开发 智慧寺庙 功德系统 线上客堂 佛教企业服务 佛教网络推广 佛教小程序开发 佛教app制作 佛教公众号维护 佛教新闻 佛教信息
佛云网是最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主要提供佛教网站建设,佛教小程序开发,佛教app开发,智慧寺庙,佛教软件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服务佛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